交通法规新规定里,责任划分主要依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严重程度。若一方故意违规致事故,常担主要或全部责任;双方有过错则按行为作用分担。此外,不同场景如机动车间、与非机动车间碰撞等,责任划分各有规则,特殊情况也有明确界定 。
在机动车之间发生碰撞时,如果一方存在超速、闯红灯等明显的违规行为,那么该方通常要承担较大的责任。若双方都有过错,就会按照各自过错的程度来分配责任。这其中涉及到对行为与事故因果关系的判断,只有存在直接因果关系的行为,才会在责任认定中起到作用。
而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、行人发生碰撞的场景中,机动车由于其更强的动力和速度,通常需要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和赔偿责任。不过,要是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,比如闯红灯、逆行等,根据其过错的严重程度,有可能减轻机动车驾驶员的部分责任。
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里,还涵盖多种特殊情况。比如,一方存在故意破坏现场、伪造证据等行为,将承担全部责任;如果双方都有此类行为,则共同承担责任。若当事人选择逃逸,逃逸者需承担全部责任;要是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,逃逸者承担主要责任。
此外,交通事故责任主要分为全部责任、主要责任、同等责任、次要责任、无责任这几种,相应的赔偿责任比例分别为100%、60 - 90%、50%、10 - 40%、0% 。在司法实践中,主次责任赔偿比例一般为7:3 。
对于大家来说,在实际驾驶过程中,最容易困惑的就是遇到复杂事故场景不知如何判断责任。其实,遇到事故不要慌,先确保安全,及时报警。交警会根据现场勘验等情况,依据交通法规进行专业认定。同时,日常也要熟知交通法规,谨慎驾驶,尽量避免事故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