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法律法规责任划分情况大全包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、行人之间,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事故责任划分,以及全部、主要、同等、次要、无责任、无法认定责任等责任类型,还涉及不同事故等级的界定。不同主体事故责任划分依据过错程度而定,责任类型决定赔偿比例,事故等级则以伤亡和财产损失衡量。
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时,责任划分有多种情况。若机动车负100%责任,那么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一切损失都将由机动车负责赔偿。要是机动车无责任,而非机动车和行人负主要责任,按照保护弱者的原则,机动车需给予近10%的补偿 ,不过有些地方规定,若是行人闯红灯造成的交通事故,机动车可不承担责任。
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发生事故,若一方负100%责任,那么该方要赔偿另一方的一切损失,无过错方则无需承担任何责任。在多方过错的情况下,会根据行为作用和过错程度分为主要、同等、次要责任,分别承担70%、50%、30%的赔偿责任。
责任类型中,全部责任意味着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事故发生,需承担全部责任;主要责任是一方过错为主,另一方也有过错,主要过错方承担主要责任,另一方为次要责任;同等责任表示各方过错程度相当;次要责任指一方有过错,另一方无过错,有过错方承担次要责任;无责任即当事人无过错不承担责任;无法认定责任时,会出具《道路交通事故证明》,通过诉讼解决责任和赔偿问题。
事故等级方面,轻微事故造成轻伤1至2人,或财产损失机动车不足1000元、非机动车不足200元;一般事故造成重伤1至2人,或轻伤3人以上,或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;重大事故造成死亡1至2人,或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,或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;特大事故造成死亡3人以上,或重伤11人以上等严重后果。
大家在实际驾车过程中,可能会疑惑如何快速准确判断自己在事故中的责任。其实,牢记常见的事故责任划分情形很重要,如追尾后车全责、闯红灯全责等。发生事故时,保持冷静,第一时间报警,等待交警现场勘查和认定,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