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法律法规责任划分包含多种情况。在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事故中,按不同责任比例分担损失;机动车之间事故,全责方赔偿无过错方。此外,一方有过错、双方均有过错、肇事逃逸等不同情形,责任划分也有明确规定,具体以交警认定为准 。
在一方有过错而对方无过错的情况下,有过错的一方需承担全部责任。若双方或双方以上均存在过错,那么过错程度大的要承担主要责任,过错程度相当的承担同等责任,过错较小的则承担次要责任。而那些肇事逃逸、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,必须承担全部责任。
机动车与非机动车、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,在超出交强险的部分,责任比例划分也有细致规定。若机动车负全部责任,需承担100%的责任;主要责任的话,承担80%;同等责任为60%;次要责任则是40% 。要是有证据表明非机动车驾驶人、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,而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处置措施,在不同道路情况也有不同比例。在高速公路等封闭道路上,机动车一方按5%担责,最高赔偿限额不超1万元;在其他道路上,机动车一方按10%担责,最高赔偿限额不超5万元。若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、行人故意造成,或者他们与静止状态的机动车发生事故且机动车无交通事故责任时,机动车一方无需承担赔偿责任。
另外,还有27种常见的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情况。比如追尾前车,后车要负事故全责;红灯依然通行造成事故的,同样负事故全责;驶入禁行道路、发生溜车、不按规定倒车等造成事故的,也都是负事故全责。
对于很多人来说,在发生事故时准确判断责任归属是一大难题。大家往往不清楚具体细节,容易在责任划分上产生争议。其实,遇到事故不要慌乱,及时报警,让专业的交警来认定责任。同时,自己也要了解相关法规,这样在处理事故时才能更加从容,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