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不一定要每年都进行保养。车辆保养主要依据行驶里程和时间,以先到者为准。一般每5000 - 10000公里需保养一次,里程少则半年保养一次。即便行驶不多,半年保养一次更妥当,因油品性能会随时间减弱,定期保养利于车辆良好运行 。
不同品牌和车型,其保养的里程间隔存在差异。一些高性能车或者精密制造的车辆,可能要求每5000公里就进行一次保养,以确保发动机等关键部件时刻处于最佳状态。而部分普通家用车,在正常行驶状况下,每8000 - 10000公里保养一回也没问题。比如日系某些经济实用型轿车,正常驾驶时每10000公里做常规保养,车辆依然能稳定运行。
即便车辆行驶里程少,但时间久了,一些部件也会自然老化。像刹车油,长时间不更换会变质,影响刹车性能,导致刹车失灵等安全隐患。还有蓄电池,就算车辆不怎么使用,也会存在自放电现象,超过一年不保养,电瓶寿命很可能受影响。所以哪怕开得少,每年至少也应进行一次全面保养。
如果车辆经常处于特殊行驶条件下,比如长期在高温、高寒地区行驶,或者频繁启停、高负荷运转,那保养频率就得相应提高。因为这些恶劣环境和工况,会加快车辆部件的磨损,对车辆性能产生较大影响。例如长期在山区行驶的车辆,频繁爬坡下坡,刹车系统和发动机的负担加重,就需要更频繁地检查和保养。
总之,车辆保养不能简单以一年为标准,要综合考虑行驶里程、时间以及实际行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。按照车辆说明书的建议,根据自身车辆实际状况合理安排保养,才能让车辆保持良好性能,延长使用寿命,保障行车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