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动车法规包含生产、销售、登记、通行等多方面条例。生产销售方面,企业需获生产许可,建立进货检查等制度;登记上,部分超标电动车要登记上牌;通行上,明确行驶车道、驾驶人条件等。此外,对违规停放充电、交通违法、改装等行为也有相应处罚规定。
在生产环节,电动车法规要求严格。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,这是保障产品合规合法的基础。只有通过正规生产流程,符合各项标准的电动车才能流入市场,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。销售企业同样责任重大,要建立进货检查验收等制度,确保所售车辆来路正规、质量合格,绝不能让问题车辆进入消费者手中。
登记管理方面,不同类型的电动车有着不同要求。属于非机动车的电动自行车目前无需登记上牌,但超标电动车作为机动车,依法应登记上牌、投交强险,取得行驶证、号牌后才可上路。然而,由于非法生产销售现象泛滥,部分超标电动车面临无法上牌的困境。
道路通行的条例,是保障交通安全与秩序的关键。机动车走机动车道,非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,无非机动车道时靠车行道右侧行驶,这是基本准则。骑电动自行车不需要驾驶证,但骑超标电动车则需要持有准驾车型为摩托车(E)或轻便摩托车(F)的驾驶证,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km/h的电动车,必须持有准驾为E的驾驶证,以此规范驾驶者资质。
对于违规行为,法规明确了处罚措施。违规停放和充电会面临罚款,个人违规最高罚1000元,物业或单位最高罚5万元;交通违法行为,从轻量级的未戴头盔罚20 - 50元,到严重的闯红灯罚200元甚至扣车;而改装电动车更是重点打击对象,恢复原状并罚款,严重的扣车,违规商家最高罚5万元,情节严重吊销执照。
在考虑购买电动车时,很多人纠结于超标电动车能否购买。其实,各地对超标电动车设置了过渡期,过渡期截止后禁止上路,所以购买前一定要了解当地过渡期政策。若过渡期即将结束,就不建议购买超标电动车,以免后续无法上路。